Karl Popper

卡爾·雷蒙德·波普爾爵士,CH,FRS,FBA(英語:Sir Karl Raimund Popper,1902年7月28日—1994年9月17日),出生於奧地利,猶太人,獲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02 | 讀者投書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科學能成為真理嗎?相信科學其實「不科學」?

當謎題越來越多,累積至無法忽視的程度時,常態科學便會陷入危機。一些科學家就會嘗試提出新的範式以取代舊有的範式,而這個新舊範式的鬥爭就是科學革命的過程。可能有人會誤會是堅持舊範式的人不科學,所以他們才拒絕否證。事實上,拒絕否證這個現象不只出現在堅持舊範式的科學家,亦會發生在推崇新範式的科學家。

2020/05/07 | 精選書摘

卡爾波普《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理性批判的討論,是一種容許假設性理論代替我們去死的方法

唯有民主政治、開放的社會,才能提供我們矯治罪惡的機會。一旦我們經由暴力革命摧毀了民主社會的秩序,我們就唯有蒙受革命帶來的重大惡果,而新的社會秩序更亟待建立,在其中,我們依然同樣無法取消社會的罪惡、不公和壓制。

2020/05/07 | 精選書摘

卡爾波普《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為何柏拉圖、黑格爾與馬克思三人是當代民主社會的敵人?

波普認為,柏拉圖與黑格爾成為了歐洲法西斯政權的共同思想根源,而馬克思則啟發了俄國史達林錯誤的規劃經濟,他們三人的思想將導致歐洲社會的閉鎖與部落化,因此他在序言直言「偉人可能會犯大錯」,為了使我們的文明持續下去,世人「必須拋棄順從偉人的習慣」。

2018/08/27 |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民主政體的內部困難:由寬容悖論說起

若在多元寬容的社會當中出現了不寬容的人,我們還應否對他們寬容呢?把他們排除在寬容社會之外,繼而成為自己也成為不寬容之人?還是,不理會民主社會自我推翻的風險把他們納入其中?

2016/12/17 | 王偉雄

哲學名氣和將被遺忘的哲學家

名氣大小這回事,從來都是不公平的,不是誰的質素高些,誰的名氣就大些,這在哲學界也不例外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