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MIT

麻省理工學院(英語: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縮寫為MIT;按現代中國大陸規範可譯為「麻薩諸塞理工學院」,但不常用)是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成立於1861年。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0/17 | 精選轉載

打過NFL的麻省理工數學教授John Urschel:尋找自己的天賦,投入不做會死的摯愛

2017年從NFL退休,2021年拿到MIT博士學會,今年Urschel獲聘為MIT數學系助理教授,他說希望用自己的經歷,鼓勵黑人小孩也能走向STEM。此番雄心壯志固然令人敬佩,但我想也無須對結果抱持不切實際的期待,因為Urschel有個對照組:被翻拍成電影《攻其不備》的Michael Oher。

2023/07/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獲頒陽明交大名譽博士,蘇姿丰:「每次來台灣都像回家」,勉勵工程師商業思維「從做中學」

蘇姿丰在現場與學生進行交流座談,她提到半導體在台灣的發展令人驚豔,台灣有許多人才、資源和創新精神。大約10年前人們就認為半導體產業已發展到極限,但事實是半導體至今仍在發展中,未來也大有可為。

2020/09/06 | 英語島

台灣很強,我們不用一直當老二!「火箭阿伯」吳宗信,要讓台灣衛星搭MIT火箭上太空

有「火箭阿伯」之稱的交大教授吳宗信,希望能讓台灣衛星搭著台灣火箭上太空。他認為台灣科技做得到,不需要仰賴別人,也鼓勵年輕人想做什麼事就投入去做,分析太多反而會退卻。

2020/09/03 | TNL 編輯

337萬片中國非醫療口罩混入實名制:廠商已是累犯,將研擬口罩標示MIT

指揮中心1、2個月前就跟廠商討論能逐片標示MIT與醫療用,這樣海關在查時就容易查驗,畢竟國外進口有MIT就有問題,縱使業者入境後再印製MIT,將增加偽造成本。

2020/04/07 | 優新聞

Feebees用十年實現的襪鞋夢,顛覆大眾穿鞋習慣

台灣襪鞋品牌Feebees以寶寶學步鞋起家,創辦人陳谷銘希望能夠顛覆大眾穿鞋的習慣,耗費十年奔走各地,跳脫傳統製鞋產業的思維,終於打造出成人襪鞋,帶來如同穿襪子般舒適的穿鞋體驗。

2020/04/06 | 優新聞

最懂台灣腳型的MIT女鞋品牌:FMshoes如何用數據精準行銷?

曾是拍賣評價數最高的賣家「Fashion Market」,現轉型為台灣知名女鞋MIT品牌「FMshoes」。透過成立子品牌擴大消費族群,並透過數據優化產品及行銷流程,奠定良好口碑,接下來預計整合線上線下通路,持續開發最適合台灣腳型的鞋。

2020/03/23 | 優新聞

亞洲唯一提名 ! MIT無毒可剝式指甲油入圍2020英國美妝奧斯卡

「全球美妝大獎Pure Beauty Global Awards」為年度國際美妝重要盛事,是全球最具指標之一的專業美容國際比賽。臺灣品牌「小小PETIT」指甲油首次參加即入圍三項大獎,從600多個品牌中脫穎而出,是臺灣指甲油品牌首次走向國際舞台,讓全球消費者看到MIT的實力。

2020/03/11 | 精選書摘

《勇闖天涯翻轉人生》:大學重考三次的他,成為MIT無人車計畫主持人

MIT媒體實驗室給予林家樑的另一個重要啟發,是不要怕犯錯。「MIT Media Lab對失敗的容忍度非常高,」林家樑表示,二○一六年,自動駕駛三輪車PEV第一次在台灣發表時的意外,讓他印象特別深刻。

2019/09/04 | 廣編企劃

別錯過在台見證「MIT國際融合創新大賽」亞洲區四強決選,迎戰世界級新創好手

第四屆國際融合創新大賽(MIT Inclusive Innovation Challenge),亞洲區評選出的12組新創團隊,10月5日即將來台參與亞洲區決選暨頒獎典禮。

2019/05/21 | 廣編企劃

細膩設計展現品牌價值,藍天廚飾BlueSky堅持品質50年

台灣消費者對美感設計需求的增加,在競爭激烈的居家廚飾品牌中,如何創造出具有工業設計的技術,以及符合台灣人烹飪習慣的產品,便成了重要的關鍵。藍天廚飾自1969年起始終堅持最好的品質,不僅成功收服了金字塔頂端的消費族群,更讓追求品質的消費者們視為購買首選。

2019/05/20 | 李修慧

【全文】就職3週年,蔡英文提10個關鍵字,將迎向「投資大爆發」

她說,因為這3年的努力,扭轉了過去的錯誤,如果延續國民黨「把經濟鎖在中國」的戰略,「我要請問,在美中貿易戰的風險下,台灣憑什麼可以生存?」

2019/05/05 | 精選轉載

自經區的陷阱:「中國製造」華麗轉身「台灣製造」?

有不少人擔心自經區會讓「中國製造變MIT」、 「外國醫生來台執業免執照」,甚至使「台灣國防門戶洞開」。但自經區到底是什麼?又有哪些爭議呢?

2019/05/02 | 廣編企劃

第四屆MIT國際融合創新大賽開跑,把握與國際接軌的機會

麻省理工學院(MIT)認為,科技是人類歷史上最具變革性的力量。2019年,李長榮教育基金會首度以台灣企業之姿投入,支持在台舉辦第四屆國際融合創新大賽(MIT IIC,MIT Inclusive Innovation Challenge),挖掘出更多台灣的創新團隊及人才,與國際接軌、回饋社會。

2019/04/23 | 廣編企劃

【圖解】創新也能登上世界舞台! MIT國際融合創新大賽首次在台大力號召熱血新創團隊

現在有個機會,可以讓台灣的企業組織與全球的創新團隊一起切磋分享,還可以獲得百萬獎金?麻省理工學院(MIT)國際融合創新挑戰大賽熱烈報名中,邀你一起用運用科技重塑工作,為中低階收入者創造更多經濟機會。

2019/03/27 | 精選書摘

《向不容出錯、最會管理風險的NASA學決策》:幾種「捷思法」說明為什麼人類會判斷錯誤

當給予人們過多選擇時,因選擇過多反而無法專心判斷,甚至會拒絕選擇。減少選項,更可以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在這個情況裡,雖然選擇少時,人們會較容易選擇,但所做的決定未必最好。

2018/11/12 | 精選書摘

《MIT面試官教你進美國名校》:面試官提出這些問題,背後想了解的是什麼?

許多學生對面試心懷恐懼,誤以為面試官手上有一堆刁鑽的難題,專程要來考倒學生;或是認為面試的主觀成分太強,並相信以自己的成績與其他條件,足以申請上心目中的理想大學。事實上,面試對大學申請的結果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