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9/19 | 德國之聲

艾米尼之死一週年,抗議浪潮給伊朗帶來了哪些變化?

一年前,22歲的伊朗女孩艾米尼在被警察拘留期間喪生。她的死亡在伊朗引發了一場抗議浪潮,示威活動給伊朗帶來了一些變化。

2023/04/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伊朗稱「頭巾」為「民族文明基石」,宣布加裝攝影機監視女性配戴

自艾米尼之死事件發生以來,有越來越多伊朗女性選擇不佩戴頭巾來表達抗議。為進一步遏制女性違反強制服裝規定的風氣,伊朗警方今天宣布,將在公共場所和大街上安裝攝影機來辨識未配戴頭巾的女性,並予以懲罰。

2023/01/1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報導伊朗代價高,BBC波斯語頻道記者受死亡威脅、與至親天人永隔

伊朗外交部將英國廣播公司波斯語頻道(BBC Persian)列入「蓄意支持恐怖主義、煽動暴力、仇恨言論及侵犯人權行為」的制裁名單。BBC波斯語頻道記者也收到死亡及駭人的暴力威脅,以及數以千計的辱罵留言。

2023/01/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挺《查理週刊》諷刺宗教領袖哈米尼,旅法伊朗人遊行呼籲關閉伊朗使館、驅逐大使

去年12月26日,38歲旅法伊朗籍歷史研究員莫拉迪(Mohamad Moradi)為喚起對伊朗議題的關注,在拍攝一支質問伊朗政權的短片後在里昂投河自盡,以身殉道,他說:「我寧願死去也不願見證伊朗人民的悲慘生活。」此事令旅法伊朗社群大感震驚與悲痛,更凝聚動員力量。

2023/01/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查理週刊》嘲諷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掀法伊外交紛爭

《查理週刊》這系列漫畫也讓法國大使館成為群起攻之的對象。由伊朗社群媒體轉發的照片可見,法國大使館外牆上有一片片仇恨言論的塗鴉,內容抨擊法國總統馬克宏、強調法國「殖民主義」歷史,並將法國政府形容為「恐怖主義支持者」。

2023/01/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伊朗警方恢復衣著警告,要求女性在車內須戴頭巾;異議記者獄中聲援頭巾革命,獲釋消息遭家屬否認

正當伊朗因宗教警察爭議引發的「頭巾革命」全國抗爭仍持續延燒,伊朗媒體2日報導,伊朗警察已經恢復警告民眾,女性甚至在汽車內也必須戴上頭巾。一則據稱是警方發出的訊息寫道:「在您的車內出現移除頭巾情況。有必要尊重社會規範,並確保這個行為不再發生。」

2022/12/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伊朗女西洋棋選手海外比賽未戴頭巾,似聲援國內示威;伊朗西洋棋協會稱其「不代表國家」

伊朗西洋棋女子選手哈德(Sara Khadem)28日在哈薩克參加國際比賽時沒戴頭巾,似乎在聲援國內的反政府示威。伊朗規定女性運動員代表國家參加國際賽事時,必須遵守嚴格著裝規定,包括遮住頭部;對此,伊朗西洋棋協會會長塔米米表示:「她不是透過協會參加這些比賽,而是自行參賽並做出這種行為。」

2022/12/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伊朗「艾米尼之死」頭巾抗議百日逾500死:當局逮捕7名煽動示威嫌犯,譴責英國扮演挑撥角色

儘管伊朗過去也曾發生全國性示威活動,一次是從2017年持續到2018年初,另一次則是在2019年11月,但都無法與目前仍在進行中的抗議活動比擬,因為這場由婦女領導的示威浪潮涉及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示威者在抗議活動中不斷高呼「女性、生命、自由」等口號。

2022/12/21 | 王祖鵬

奧斯卡名導聲援遭捕的伊朗電影人:「他們唯一的罪行,就是嘗試追求更好的生活」

近期伊朗因年輕女性艾米尼之死,引發大規模的抗議騷動。伊朗知名女演員塔蘭妮阿莉多絲蒂,因聲援艾米尼以及相關示威者,遭致伊朗當局逮捕。此事過沒多久,曾以《分居風暴》、《新居風暴》兩度拿下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的伊朗名導阿斯哈法哈蒂,昨日在個人社群Instagram發文力挺阿莉多絲蒂,批判政府之外,更指稱阿莉多絲蒂唯一的罪行,就是嘗試追求更好的生活。

2022/12/21 | BBC News 中文

《新居風暴》伊朗影后阿莉多絲蒂因支持抗議活動被捕,800萬粉絲Instagram帳戶也被關閉

38歲的女演員塔蘭妮・阿莉多絲蒂是伊朗最成功的女演員之一。她主演的《新居風暴》獲得了2016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自從伊朗抗議運動爆發以來,她經常發聲, 對伊朗政府試圖鎮壓全國騷亂提出批評。而目前伊朗官方媒體稱,她因對席捲該國的抗議運動「散佈假消息」而被拘留。

2022/12/09 | 方格子vocus

頭巾 vs. 道德警察:伊朗的深層危機,遠不是廢除這兩者可以解決

不論是頭巾或道德警察,在如今的伊朗政治語境下,都只是被標籤化的符碼,伊朗的深層危機,遠不是廢除兩者可以解決。綜觀近年的伊朗示威,其頻率逐步上升,民眾訴求更在時間遞進下持續升級,從原本的政治改革,烈化到了推翻神權政府的程度。背後原因除了經濟沉痾一蹶不振外,也與民眾對改革派失去期待有關。

2022/12/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艾米尼之死抗議促廢除道德警察,旅土伊朗人:唯有政權更迭,女性才有真自由

納哈爾離開伊朗前,時時刻刻活在道德警察及系統性歧視的陰影下。她受訪時難掩激動地指出伊朗女性無法擁有孩子監護權,沒有丈夫允許,女性不能出國;此外,男性可以擁有4位合法配偶。「廢除道德警察只是政客想營造讓步的假象,愚弄媒體及西方政客的把戲。」

2022/12/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被控與以色列情報部門合作,4名通敵者遭伊朗處決

伊朗司法部門網站米桑線上(Mizan Online)報導:「與猶太復國主義情報部門有關黑幫的4名主要成員經判處死刑,於今天上午執行。」《法新社》報導,米桑線上稱,在伊朗最高法院維持針對「他們涉嫌與猶太復國主義政權(以色列)進行情報合作和綁架」所作的死刑判決4天後,伊朗將判決付諸執行。

2022/12/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伊朗為平息艾米尼之死抗爭承諾檢討頭巾法,媒體報導「道德警察已廢除」但官方未證實

伊朗努力平息兩個多月來與服裝要求相關的抗爭之際,昨(4)日表示,正在審查1條有數十年歷史、要求女性遮蓋頭部的法律。伊朗媒體昨天報導,在人民抗議2個多月後,伊朗已廢除道德警察。但真正領導道德警察的內政部,至今仍未確認廢除道德警察的消息。

2022/11/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2卡達世界盃】兩大世仇暌違24年再交鋒,美國甜蜜復仇1比0勝伊朗

對美國人來說,伊朗激進分子把被蒙住眼睛並戴上手銬的美國人質帶到電視攝影機前示眾的那幕,永遠令人難以忘懷。伊朗人也忘不了1988年7月3日美國「文森斯號」(USS Vincennes)巡洋艦擊落在波斯灣上空飛行的一架伊朗客機,造成290人死亡的慘劇。也因此在伊朗民族意識中,與美國在足球場上的拚搏比其他隊更占有特殊地位。

2022/11/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伊朗政府殘暴鎮壓示威導致數百人死亡,首起示威者被判死刑,聯合國將召開緊急人權會議

艾米尼之死引發伊朗長達數週的示威抗議潮後,當局公布了跟「參與暴亂」有關的第一件死刑判決,這位身份不明被告在首都德黑蘭法院被判死刑,罪名是「縱火燒政府辦公大樓、擾亂公共秩序、集會且密謀危害國家安全罪」,還有「與真主為敵,犯下塵世腐敗。」「塵世腐敗」(corruption on earth)是伊朗法律所規定的最嚴重罪名之一。

2022/10/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艾米尼逝世第40天:什葉派聖地遭攻擊至少15死,伊朗各地大學生無視鎮壓再掀抗議潮

伊朗庫德族女子艾米尼疑因未戴好頭巾遭羈押後身亡,在全國掀起示威潮。在艾米尼喪命40天的悼念活動前夕,伊朗學生25日無視血腥鎮壓,在多所大學抗議,加劇緊張局勢。

2022/10/20 | 賴冠伶

伊朗攀岩女將未載頭巾參賽被譽為英雄,回國後稱「無心之過」,維權人士憂遭政府施壓

伊朗人權中心(CHRI)執行董事蓋米 (Hadi Ghaemi)昨日發出聲明聲援雷卡比,「現在所有支持婦女和人權的人都有責任與她站在一起,不要讓伊朗政府掩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