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9 |
談越戰中的人類學家身影:「對研究和生涯越有幫助的資訊,越有可能危害到提供這些資訊的群體」
「你知道那時候發明『教學抗議』(teach-in)活動的,正是人類學家Marshall Sahlins嗎?」他說道。是的,我當然知道。人類學家怎麼可能會在這牽連層次如此之廣的事件中缺席呢?
2018/07/26 |
田野工作所掀起的學術爭辯:瑪格麗特米德《薩摩亞人的成年》與愛麗絲高夫曼《全員在逃》
我覺得與《全員在逃》爭議最相似的,莫過於美國知名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於1928年出版的《薩摩亞人的成年》之後所掀起的爭辯。兩本民族誌都是系出名門的年輕學者的初試啼聲之作、其資料都來自二十出頭的年紀時所開啟的田野工作。兩本書都奠定了作者在學科內的地位,也都有為大眾書寫的企圖,而之後面臨的批評也都牽涉到報導人敘事的真實性與對異民族文化描寫的公正性的問題。
2017/10/12 |
一個人可以愛許多人,各自關係不同
米德也發現性別相關行為隨文化而異,堪稱千變萬化,遠出乎當時美國人的想像。米德說這些兩性特質皆非「本性」,而是都有可能出現,只不過受原生文化引導、鼓勵或遏止。
2017/10/11 |
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一個人可以愛許多人,各自屬於不同關係
米德也發現性別相關行為隨文化而異,堪稱千變萬化,遠出乎當時美國人的想像。米德說這些兩性特質皆非「本性」,而是都有可能出現,只不過受原生文化引導、鼓勵或遏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