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el Foucault

米歇爾·傅柯(法語: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國哲學家和思想史學家、社會理論家、語言學家、文學評論家、性學家。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7/14 | 讀者投書

同傅歌一起作「知識的考掘」

傅歌一生的批判思想對當代和後世的影響均甚為巨大,其多部鉅著亦以難懂見稱,不過面對著澤桑舍和廣大法國聽眾,傅歌除了是幽默的,更是易懂的、全沒架子的文人,訪問中甚至為澤桑舍的一些最簡單直接的問題而「困住了」。

2022/04/12 | 精選書摘

《傅柯》:從前的傅柯就要漸漸消失,被人遺忘,而從凡森大學的蒸餾器裡將冒出一位入世的哲學家

此書是第一部問世的傅柯傳記,作者艾希邦不但在傅柯生前跟他有密切往來,對法國學界也有相當深入的瞭解。這個在二○一一年大幅修訂擴充的新版本,基於初版面世後不斷出土的文獻,增加更多傅柯與其他知識分子之間的來往互動,同時也觸及他與性及藥物的關係。

2021/09/19 | 精選書摘

《傅柯關於性事論述的十二堂課》:傅柯在人文科學的配置裡,將性事及精神分析置於核心

本書雖是傅柯授課講稿,但經過傅柯遺稿修訂團隊去蕪存菁的梳理,並加上深入且專業的註解,對於想要了解傅柯在進入法蘭西學院之後的研究以及出版四卷「性史」(L'histoire de la sexualité)之前的形成過程,極具參考價值。

2020/08/13 | 精選書摘

《警國論》:警察是甚麼?國本為警,警為本國

「沒有警察,何來治安?」一說還是否正確?警察人數及裝備提升、警權擴張,將為社會、人民帶來甚麼影響?從社會學角度觀看,警察延伸自公權力,演繹合法武力,但武力的使用何謂恰當?

2020/05/15 | 巷仔口社會學

防疫共同體的生命政治:台灣的社會團結建立在怎樣的排他性之上?

台灣群眾在這種防禦(國境的與個人身體的)冠狀病毒時,也同時捍衛著種族主義所需的生物性斷裂:感染的與未感染的、汙染的與純淨的、我族的與他者的、防疫成功的與疫情失控的。

2019/10/19 | 李長潔

《海獸之子》與兩個神話之間:為什麼日本人這麼熱愛水族館?

水族館的出現,也使得觀賞水族生物的視野也從古代金魚缸的「上方觀看」,轉為如畫框的「側邊觀看」,在建築材料技術的進步下,從大型魚缸的「底下觀看」成為可能。不同的觀看方式,帶給參觀民眾新穎的「超凡體驗」,此超凡體驗正是促成大家熱愛去水族館(談戀愛)的因素之一。

2019/09/22 | 精選書摘

《哲學,為人生煩惱找答案》:傅柯「生命權力」——明明很自由為何還會煩悶?

生命權力就烙印在我們身上,我們被各種權力馴養,甚至還會相信這些權力所盼的就是我們自己想要的東西:「這不是父母要我做的,是我自己的意願」、「這些工作是我喜歡才做的」、「為國家犧牲就是我的期盼」。

2018/05/19 | 精選書摘

《哲學家傅柯的公寓》:談論遺忘與談論愛,很可能是同一回事

他教導我好好生活,別急著奔向死亡。我當時連30歲都未滿,卻對他能夠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無止盡地豐富我的人生,感到信心滿滿。能夠認識到這個事實,是無比幸運的;然而最為幸運的,莫過於認識他這個人。

2018/05/18 | 精選書摘

《哲學家傅柯的公寓》:談論遺忘與談論愛,很可能是同一回事

他教導我好好生活,別急著奔向死亡。我當時連30歲都未滿,卻對他能夠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無止盡地豐富我的人生,感到信心滿滿。能夠認識到這個事實,是無比幸運的;然而最為幸運的,莫過於認識他這個人。

2018/05/18 | 精選書摘

紀大偉:去老師家睡覺—閱讀《哲學家傅柯的公寓》

傅柯是敘述者精神上的父親。傅柯過世越久,小說敘述者就更深切感受他的「另類家庭」、「多元家庭」是由許多傅柯調教出來的同志人士共同組成的。

2018/01/05 | 巷仔口社會學

《性史》後來怎麼了? 除罪以前、同婚以後

如果你要問我,《性史》到底後來怎麼了?我會說,同志的性終於有了一席之地。這一兩百年發生的事,大概就是人口大餅上的那麼一點,約莫就是2%的現身,還有那2%背後的政治性。可是同性戀不再是一種醫學上的性倒錯或法律上的性犯罪,而是一種深具自我性別認同的性傾向。

2017/12/27 |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無處不在的聖誕老人

聖誕歌《Santa Claus is Coming to Town》中的聖誕老人甚麼都知道,但他送禮物原來是個無形的賞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