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NFT

非同質化代幣(英語:Non-Fungible Token,簡稱:NFT),是一種眾籌扶持專案方的方式,也是區塊鏈(數位帳本)上的一種資料單位,每個代幣可以代表一個獨特的數位資料,作為虛擬商品所有權的電子認證或憑證。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6 | 精選書摘

《WEB3趨勢大解讀》:區塊鏈紀錄將取代傳統履歷表,「學歷至上主義」效力漸漸減弱

《時代雜誌》「世界網路精英」、世界經濟論壇「百大全球未來領袖」,日本網路教父伊藤穰一的WEB3領先觀察。破壞遊戲歸則的63個重要提示,告訴你必備的科技素養與新知。本書幫助讀者做好迎接新時代的準備:培養對新科技的知識素養,並了解新科技將為社會帶來哪些改變。

2023/06/29 | 精選轉載

開圖即暴跌:知名NFT「Azuki」新作大翻車,90萬台幣地板價幾乎砍半

在NFT一片低迷的加密貨幣熊市中,Azuki是少數價格持續上漲的NFT項目,但日前新推出備受期待的Azuki Elementals在15分鐘賣完2萬枚,為團隊進帳3800萬美元後,卻被發現設計與舊版類似,甚至有許多重複的圖片,這也讓幾天前換算底價台幣約90萬的Azuki,價格幾乎腰斬......

TNL+ 2023/05/12 | TNL特稿

香港大力擁抱加密貨幣發展的時機真的不能再好

香港證監很快會公布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發牌指引,當中包括散戶投資者參與範圍。短期內幣圈在香港或許可以引發一番陣喧鬧聲,只是,當全球目光和金錢都被AI吸了過去,漸已褪色的加密幣市場,實在很難引人關注。往好的方向想,香港這次人棄我取,時機真是不能再好。即使觀眾不多,戲還得唱下去。

2023/04/26 | 方格子vocus

AI和Web3就像孫悟空與唐三藏,相互搭配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最近區塊鏈、加密貨幣、DeFi、NFT......等就被嘲諷只是「過期的話題」。不過即使如此,我倒是覺得最近AI帶來的幾種焦慮,例如「內容數量爆炸」、「資訊真實性」、「智慧財產權追朔」、「隱私洩露」...等等,反而很適合利用區塊鏈的技術來處理。

2023/04/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歐洲議會通過全球首部加密貨幣法規,議員:無法可管的「蠻荒西部」時代結束

根據稱為「加密資產巿場」(Markets in Crypto Assets,MiCA)的這項規定,加密資產服務供應商必須保護客戶的數位錢包,一旦投資人的加密資產虧損,他們也得承擔責任。

2023/04/14 | 高重建

臨老入書叢:開辦web3出版社追尋自由

假如二百多年前曹雪芹利用區塊鏈出版《紅樓夢》,後世就能基於數學憑證,追蹤文本的真偽。於清代使用區塊鏈固然是穿越劇式狂想,但時至今日已經變成小菜一碟,而我在去年的實驗已經做了一次。除了保持原封不動,NFT書亦可以更新、發展與再創造,區塊鏈的記錄則能幫助溯源,分清原著、作者更新以及他人改編等不同版本。隨著AI生成文本橫行年代的到來,內容的出處和根據將更受關注,幫助版權管理和文本溯源的出版證明將變得前所未有地重要。

2023/03/27 | 高重建

2008年前,你見過有人吃飯前先拍照嗎?Solution looking for a problem作為創業路徑

我們說某些創業家solution looking for a problem,不要忘了,完全撇開技術,很多時人類根本意識不到那個有待解決的問題。我小時候住在寮屋,沒見過抽水馬桶,也意識不到清理便便這個problem。弔詭得很,人類雖然貪得無厭,但同時缺乏想像力,發明家除外。只要習慣了,多麻煩都不是問題。

2023/02/19 | 方格子vocus

二級市場凝滯、分潤機制失效:NFT是否會辜負「創作有價」的遠程期待?

我在閱讀《虛擬貨幣展望》報告之後後感到憂心:NFT二級市場的交易量,在去年5月的高峰之後就懸崖式下跌,至今未起——當本就低流動性的NFT遭遇凝滯市場,狀態可謂雪上加霜,因為市場自此更沒辦法實現NFT工具的最重要價值。2022年二級市場凝滯、分潤機制失效。你覺得這樣的NFT現況,會辜負「創作有價」的遠程期待嗎?

2023/02/15 | 莊貿捷

幣安全球合作夥伴團隊代表:幣安主要獲利靠「手續費」,不會拿用戶資金炒幣,沒有流動性問題

幣安全球合作夥伴團隊代表Damien Ho指出,針對保護投資人,除了將「交易所用戶資金跟交易所分離」之外,還必須做到基本的揭露。他強調,幣安和部分不良交易所不同,幣安尋求一個永續的商業模式,主要獲利是以手續費為主,並不需要動用用戶資金大開槓桿炒幣。

2023/02/04 | 高重建

左膠的自省:NFT書難以理解,是因為沒能打破「魚蛋論」定律

為甚麼購買NFT書而感覺無所得著是魚蛋論的變奏?因為我們吐糟的並非付了錢而沒得到文本,而是別人也得到文本,而感覺不到自己的得著。諷刺得很,最能簡單直接讓所有人理解買NFT書得到甚麼,不是提供更多的功能,更好的服務,而是從其他人手中取走兩粒魚蛋,不,收走書的文本。

2023/01/19 | 梁敏萱

【圖表】NFT交易大幅萎縮,是跌落神壇?還是正在轉變?

2022年對NFT而言是大起大落的一年,隨著有越來越多名人與品牌跨界合作投入NFT,帶來許多商機與商業模式的創新,卻也有許多犯罪事件隨之而來,而幣圈的動盪,也讓NFT市場面臨多重挑戰....

2023/01/06 | 香港文學生活館

《方圓》「Meta/元」對談一:虛擬的誘惑與逆轉

現在,我們已經不處於可以隨意將文學或藝術作品重新定義的年代。所以無論是哪種運動,與文藝或社會相關的,大家都是在尋找價值。在這個尋找價值的年代,有些人覺得價值應該是價格,有些人覺得價值就應該是價值。

TNL+ 2022/12/15 | Jack Huang

NFT可以翻轉傳統藝術市場嗎?在可預見的未來,這個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去中心化」在很多時候,只是用於行銷的假議題,雖或多或少有所賦能,但並非真正能創造了什麼全新的價值,不過,我們所期盼區塊鏈與NFT在藝術界能扮演的角色,絕不是取代傳統機構而已。

2022/11/30 | 高重建

溫度非紙本的專利——我用「人肉AI」賣1000本電子書

既然溫度源自互動與連結而非媒介,假如作者、書商、書店失去熱情,出版業為競爭而採取流水作業,即便是紙本,恐怕同樣會讓人感受到印刷機的冰冷。反過來說,假如出版業能往電子書注入人情味,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即使沒有物理載體,同樣能讓讀者感受到書的溫度。

2022/10/31 | 讀者投書

「幣圈老鼠會」解密:如果你發現朋友有這些症頭,關心一下他吧!

當你發現你身邊的熟人逐漸遠離朋友圈,改出現在「虛擬貨幣聚會」卻反而影響到自己的經濟狀況時,麻煩多跟他進行溝通交流。或許他會不信,或許還會反駁,但至少,你做了你該做的事。

2022/10/11 | 廣編企劃

文化科技力,將是臺灣成為文化輸出國的關鍵之一!3題測驗速知你對「未來內容」的認識

文化科技力將是臺灣成為文化輸出國的關鍵,未來內容的發展,誠如擴增宇宙,此刻正在運算、構築中。臺灣在國際合製上有哪些優勢,在今年的「未來內容展」(Exhibition)又可以體驗到哪些精彩作品?讓我們立刻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