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

Nike(耐吉,又譯作為耐克,官方的發音為/ˈnaɪki/,但在美國之外的國家常被發音為/ˈnaɪk/)是一家美國體育用品生產跨國公司。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4/30 | 方格子vocus

《AIR》:球星的故事給了品牌靈魂,不折不扣在推廣「Nike文化」

雖然劇中只展示了幾位主要角色,無法完全代表所有在Nike工作的人,但自1972年成立以來,Nike已有41年的歷史,至今其品牌文化仍然足以成為一部電影的重要元素。我選擇相信在當今的Nike,大部分員工仍在秉持著這樣的企業文化在工作。

TNL+ 2023/03/23 | TNL國際編譯

Nike、PUMA宣布全面停用袋鼠皮製運動商品,為何澳洲政府與生態學界反而支持商業捕獵?

澳洲政府也是商業捕獵袋鼠的支持者,澳洲聯邦政府農業、漁業和林業部近日便發出聲明表示:「澳洲政府正在消弭外界對於『商業捕獵袋鼠是不人道的行為』這類觀點所產生的誤解,我們需發展永續、人道管理袋鼠的方式,才能防止生態系統的失衡,以及減少氾濫的袋鼠數量對農作物的破壞。」

2022/09/06 | 精選書摘

《引爆故事力》:故事必須具體才能收到效果——自動繫鞋帶的NIKE球鞋、克萊斯勒《美國中場時間》廣告

法國資深藝術指導和創意顧問紀雍・拉瑪(Guillaume Lamarre),從品牌、廣告、影集、電影、文學、流行文化等汲取實例,以精湛的手法探索說故事的技巧、它對大眾的影響以及廣告運用,帶我們檢視這高效行銷傳播手法的所有寶藏。

2022/07/15 | 李芯

LinkedIn、Kindle、Airbnb等數位服務相繼退出中國市場,除了監管法規外還有什麼原因?

除了中國的監管收緊之外,西方企業沒有讓服務「在地化」也是一大問題,營銷公司China Skinny總裁Mark Tanner認為,雖然許多西方品牌已經瞭解了中國市場,但他們仍在努力建立一個在中國有效的業務。

2022/06/24 | 莊貿捷

思科、NIKE等超過400家外企撤出俄羅斯市場,本土俄企樂於接手換LOGO、推新菜單搶市占

面對歐美企業撤離潮,俄羅斯富豪戈沃爾(Alexander Govor)甚至直接將麥當勞的850家分店買下來,並且直接更改店名為「Vkusno&tochka」(美味,就是這樣),打造新標誌在首都莫斯科風光開幕。

2022/03/04 | 曾凡芸

「俄烏戰爭對人們造成很大的影響」:IKEA跟進NIKE,宣布關閉俄國、白羅斯營業據點

IKEA在聲明中指出暫停IKEA在俄羅斯營運的主因,是因為俄烏戰爭「對人們造成很大的影響」且「破壞供應鏈以及貿易現況」,同時也表示:「發生在烏克蘭的毀滅性戰爭是場悲劇,而我們向上百萬遭受影響的人們,致上最深切的同理與關心。」

2022/02/21 | 讀者投書

從新疆棉到北京冬奧(上):想賺人民幣又怕被制裁,西方企業深陷「雙R風險」

中國巨大的市場其實是一把雙面刃。世界經濟與中國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密的同時,各國反而也因此受制於中國的敏感情緒,而在北京冬奧之前,H&M、Nike和AirBnb等西方品牌,都曾吃過苦頭。

2021/09/24 | 莊貿捷

越南廠因疫情停產、北美庫存嚴重不足,NIKE明年財測遭下修,盤後翻黑跌近4%

運動用品大廠—— NIKE遭下修全年財測,主因是越南廠生產持續中斷、運輸時間拉長,且在美國假期購物季節來臨前恐怕無法解除危機,昨(23 )日,盤後股價翻黑挫跌 3.43%,而包含NIKE在內的品牌業者,庫存嚴重不足、業務一併也將受到打擊。

2021/07/21 | 莊貿捷

美國參議院通過《防止強迫維吾爾勞動法》,歐美將禁用侵犯人權的新疆供應鏈

近日美國參議院一致通過了《防止強迫維吾爾勞動法》,贏得兩黨支持有望在眾議院獲得批准,顯露其推動跨國公司清除中國供應鏈中的強迫勞動情事,越來越明確。知情人士稱,未來若新疆的供應鏈缺乏透明度,這可能導致西方各品牌與新疆的供應商斷絕商業關係。

2021/05/01 | 精選書摘

《生來張狂:科比・布萊恩傳》:Nike抓準時機,掀起一股籃球界的球鞋革命

事實證明,Air Jordan系列在一九八四年秋天的發售是一次通往成功的瘋狂冒險,也是一次值得他們再三緬懷的回憶。他們也理所當然地賺了不少,這將成為他們人生中的巔峰,他們的職業生涯也將因喬丹的神奇魔法而大放光明。

2021/04/04 | 長河

「中國式愛國」僅是喊喊口號,抵制「辱華」品牌先從鄙視自己人開始

中共在國內煽動炒作新疆棉事件,原意只是想「挾天子以令諸侯」,讓各個品牌看見中國是一個不可缺失的市場。這件事情到現在變得很矛盾,中國人自己不買以外,對其他人還要鄙視到底。

2021/04/03 | 自由清道夫

抵制「辱華」企業駕輕就熟,中國人最好有底氣從此「不穿這一套」

在這個特殊時刻,中國人是選擇做錚錚鐵骨的「愛國好漢」,還是做貪戀帝國主義糖衣炮彈的「民族敗類」,就特別值得關注。

2021/04/01 | 吳瑟致

國際拒用血汗新疆棉,中國「愛國民族主義」抵制不成反打臉

中共打的如意算盤,是要透過愛國民族主義來展現人海戰術的氣勢,千算萬算,民眾搶購國際知名品牌的舉動打臉了民族自豪,就連原本傲慢的官媒「環球時報」都態度放軟呼籲讓愛國氣焰降溫。

2021/03/31 | nagee

【插畫】我挺人民幣,我不乳滑!

在其他社會議題上許多名人時常不遺餘力,甚至站在運動的第一線,但遇到和中國有關的議題時,其中許多人卻會臉色一變:愛中華,不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