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

PET 有多種含義,可能指:

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英文: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是一種核醫學醫學影像技術。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0/11/07 |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把寶特瓶當水壺用,真的會溶出塑化劑和重金屬嗎?

PET製成寶特瓶的過程中並沒有添加塑化劑,因此寶特瓶應該不會有塑化劑檢出的問題。但是在PET的聚合製程中,通常會使用含銻的化合物,作為聚合過程的觸媒催化劑。

2020/03/05 | 精選書摘

《謝玠揚的長化短說2》:天冷喝熱湯,看清楚「塑膠湯匙」上面的編號!

講完七個編號的各種材質之後,想特別提醒大家,所謂的「耐熱溫度」,其實指的都是不會變形的溫度。至於在這溫度之下,是不是完全不會溶出化學物質,沒有人可以保證。另外,隨著使用時間拉長,塑膠會劣化,耐熱溫度也會降低。

2018/12/13 | 食力foodNEXT

破除寶特瓶迷思:放在車內的瓶裝水不能喝?飲料沒填滿是偷工減料?

常有人說瓶裝水不可放在車內,以免經太陽曝曬後,車內溫度升高,會造成瓶子中的塑化劑溶出,有害身體的健康,真的是這樣嗎?而大部分的瓶裝飲料,並未被填滿,難道是廠商為了省成本所以通工減料嗎?

2018/10/24 | Abby Huang

研究發現日本、歐洲8國人糞便含塑膠微粒

土壤、海洋中發現塑膠已不足為奇,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發現,人類大便樣本中也發現了塑膠微粒。

2018/09/12 | 回收綠報報 R-Paper

回收綠報報#37|遠東新世紀 臺灣揚名全球的「寶特瓶」循環經濟之旅

臺灣每天的寶特瓶使用量驚人,而PET回收機制經過30年的推行已非常健全,成為循環經濟、綠色產業的最佳典範。

2018/06/27 |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資源回收進焚化爐爭議:台灣回收率58%,垃圾處理的天才?

目前臺灣依「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規定,塑膠回收材料不得使用於食品容器具及包裝之製作,也就是說目前我國所有的塑膠食品容器都是使用新的塑料製成。但國外在環保訴求及回收技術許可下,已經開始發展塑膠廢棄物再製技術,許多食品塑膠容器已混入一定比例塑膠二次料。

2018/01/22 | TIME

美國生技公司: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良方為期不遠

能在活生生的病人大腦中看到類澱粉蛋白質斑,也證實了一項猜疑,即阿茲海默症就像心臟疾病,有一段長又沉默的時期。

2017/08/31 | 回收綠報報 R-Paper

原來這麼多種塑膠都可以回收!認識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上)

塑膠製品因為重量輕、價格便宜、不易碎,在臺灣人的食衣住行育樂中隨處可見,幾乎成為常民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塑膠如何回收再利用,就成為重要的環保課題。

2017/06/13 | TNL香港編輯

【動畫】港人日丟528萬個,膠樽如何破壞環境?

你有扔過膠樽嗎?香港人每日棄約528萬個PET膠樽,如果把全年扔掉的膠樽連接起來,可以圍繞地球八個圈。這些膠樽會如何破壞環境你又知道嗎?

2017/02/12 | 社企流

日本學者發現:這個吃塑膠的細菌,能將寶特瓶分解至原始狀態​​​​​​​

「透過這個細菌,我們將有機會擺脫PET對世界造成的廢棄物困擾。這個細菌不只讓PET材質可以退化為原型,我們還可以讓它轉化為基本物質提供再利用。」

2017/02/12 | 社企流

日本學者發現:這個吃塑膠的細菌,能將寶特瓶分解至原始狀態​​​​​​​

「透過這個細菌,我們將有機會擺脫PET對世界造成的廢棄物困擾。這個細菌不只讓PET材質可以退化為原型,我們還可以讓它轉化為基本物質提供再利用。」

2016/09/22 | 食力foodNEXT

醫師說「濾掛式咖啡」會致癌,這是真的嗎?

濕強劑主要使用於造紙產業,塑化劑主要使用在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以不織布的材質來看,在製程中並不會使用到濕強劑或塑化劑,民眾可以不必擔心。

2016/09/22 | 食力foodNEXT

醫師說「濾掛式咖啡」會致癌,這是真的嗎?

濕強劑主要使用於造紙產業,塑化劑主要使用在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以不織布的材質來看,在製程中並不會使用到濕強劑或塑化劑,民眾可以不必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