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英語: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Corp.,商業名稱:SpaceX)是美國一家民營航太製造商和太空運輸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霍桑。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9 | 精選書摘

《馬斯克,挑戰科學的男人》:科學家持續探索「腦機介面」,馬斯克藉著Neuralink也參了一腳

作者奧利維耶.拉斯卡是法國科普期刊《科學與未來》主編,身為科技記者,這幾年來他參與了非常多的「馬斯克現象」。但隨著SpaceX、特斯拉、超迴路列車、腦機介面的陸續誕生,他決定從科學角度解讀這位企業家在太空、交通、醫學甚至金融領域的挑戰,有哪些創新值得期待?哪些創新目前技術也許只是發夢,但以後呢?

2023/05/06 | 環境資訊中心

SpaceX「星艦」爆炸殘骸四散、發射台震出大坑,環團怒告NASA要求下令禁飛

爆炸產生的大塊混凝土和金屬飛到數公里外,引發1.4公頃的草地火災,而相隔近10公里遠的伊莎貝爾港市也受到波及,該市幾乎所有地方都覆蓋一層相當厚的沙粒。經事後確認,灰塵來自SpaceX發射台附近的沙土,因火箭升空而飄向空中。

TNL+ 2023/04/26 | TNL國際編譯

日本iSpace 「白兔」登月艙挑戰著陸月球,降落前與地表失聯「必須假設已失敗」

iSpace表示,截至白兔發射迄今,該登月艙已飛行超過135天、距離地球超過137萬公里,iSpace創辦人暨執行長袴田武史於2023年4月上旬對此說明:「任務進行到這個階段,我們已經取得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並從這次的飛行任務中吸取各式教訓,這些經驗都會轉化成我們下次任務成功的養分。」

2023/04/25 | 歪脑|WHYNOT

中國兩會後重組科技部,用舉國體制對抗西方國家「卡脖子」靠譜嗎?

此前中國的科研方向主要是由科技部、中科院和教育部這三家機構負責制定的,它們各有側重,起到了相互補充的作用。但改組後的科技部一家獨大,這就相當於把所有雞蛋放在了一個籃子裡。這麼做雖然有利於集中力量打殲滅戰,但卻缺乏制衡,萬一科技部指揮有誤,就很可能會面臨「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局面。

2023/04/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世界最大火箭SpaceX星艦首次試射,升空4分鐘後爆炸,馬斯克仍恭喜任務團隊

除了發射本身,這次測試任務未能達成其他幾個目標,像是讓星艦太空船進入太空,以及以極音速在距離夏威夷60英里(97公里)的海域重返地球大氣層,最後墜入太平洋。儘管如此,讓星艦及火箭推進器首次升空仍是SpaceX一項重要里程碑。這家公司追求送太空人重返月球,且最終能登上火星。

2023/03/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侵烏陷入泥淖,星鏈衛星與肩射飛彈成中國動武兩大顧忌

《路透社》翻閱的期刊中,提及台灣的並不多。但追蹤研究的外交人員和外國學者表示,中國國防分析人員被賦予的任務是為高階政治和軍事領導人員提供單獨的內部報告,而《路透社》無法取得這些內部報告。

2023/02/13 | BBC News 中文

國際太空站在2030年使用壽命到期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呢?

未來太空探索的主要角色還是國家。但是為了應對挑戰,這些國家會聯合成一個單個的集團,互相分享信息,同其他集團進行競爭。太空項目耗資巨大,而且技術上充滿了挑戰,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自完成這種艱巨任務。這就需要建立新的夥伴合作關係,這時候新湧現出的億萬富翁就變得十分重要。

2023/01/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金融時報》:台灣應對中國威脅,規劃打造「台版SpaceX」建自有星鏈

《金融時報》昨(6)日發自台北的報導援引3名知情人士的說法,指出台灣面對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期待吸引海內外資金,打造「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般的企業,以利在戰爭等特殊情況下有台版「星鏈」可使用。

2022/10/25 | BBC News 中文

特斯拉的星鏈「Starlink」,為何在烏克蘭對抗俄羅斯戰爭中那麼重要?

烏克蘭部隊正在使用星鏈進行通信,例如總部和戰場上的部隊之間用的就是星鏈——星鏈的信號不會像普通的無線電信號那樣被干擾,而且只需要15分鐘就能安裝好這套設備。

2022/10/24 | BBC News 中文

俄烏戰爭中前所未見的新戰線:「太空軍事化」實際上已經成為現實

俄羅斯和後來的烏克蘭都在依賴太空設備提供的定位、導航和計時服務,這樣他們才能對關鍵目標進行精確打擊。俄羅斯利用自己的格洛納斯定位衛星尋找目標,而烏克蘭則獲得美國提供的精確武器,這些武器對烏克蘭軍隊最近的進攻進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2/10/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SpaceX低軌衛星Starlink落地有望,電信業界:土洋合作已有默契,盼克服法規問題

國內電信3雄都對低軌衛星合作抱持開放積極態度;中華電信董事長謝繼茂先前指出,低軌衛星需要落地,中華電在地面接收方面是首屈一指,目前已和好幾家國際業者接觸測試,但實質業務合作還沒有進行,國際公司要克服法規面的問題,服務落地的時間點才會明確。

2022/10/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馬斯克稱將無法繼續「燒錢」資助烏克蘭星鏈網路,《金融時報》籲台灣應借鏡以避免數位依賴

烏克蘭對初期價格實惠的星鏈已產生依賴,一如德國依賴俄羅斯天然氣,或者美國依賴台灣生產的晶片。雖然烏克蘭預期終究會找到出路,但相關現象值得台灣、愛沙尼亞等較小型國家借鏡,因為或許有一天,它們也會需要像星鏈這樣的分散式網路系統。

2022/09/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艾米尼之死抗爭延燒:伊朗政府封鎖部分社群媒體,美國放寬制裁助伊朗民眾躲避監視

越來越多的伊朗民眾走上街頭,這場抗議如今已升高為對政府不滿情緒的出口;伊朗革命衛隊將正在發生的事情形容為「叛亂」。政府也封鎖IG和WhatsApp等社群媒體,避免抗議人士連結使事態擴大。

2022/08/05 | BBC News 中文

成千上萬顆低軌衛星布局的背後:馬斯克的SpaceX「星鏈計畫」是否會加劇太空資源緊張問題?

金博士說:「如果碎片太多,可能導致近地軌道未來無法使用......我們也可能無法穿過近地軌道進入我們的導航衛星和電信衛星所在的更高處的軌道。」

2022/07/13 | 莊貿捷

高通攜手愛立信、法國航太布局低軌衛星供地面5G連網 ,專家指台廠位居供應鏈要角

本次愛立信、高通和法國航太公司Thales也加入低軌衛星佈局,其實早在今年3月他們已經展開測試和驗證,是首度獲得電信標準組織3GPP的核准後,讓5G首次支援非地面網路。

2022/05/20 | TNL 編輯

歷經數年失敗,波音成功將「星際飛機」太空船發射前往國際太空站

在歷經數年的失敗後,美國航空巨擘波音公司(Boeing)的太空船「星際飛機」(Starliner)今天發射升空,這次任務中只有一個測試假人參與,若太空船能在美東時間週五抵達國際太空站,且一切任務進行順利,NASA便很有可能在今(2022)年年底或明年初讓2到3名機組人員搭上星際飛機前往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