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6 |
史蒂芬金《後來》:在抵達「後來」之前的那些地方,往往便是故事的所在
有趣的是,在閱讀《後來》的過程中,我們也會突然發現,不管我們究竟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通常也似乎總在回首過往之際,才會使用到「後來」這個詞彙。
TNL+ 2022/08/22 |
美國一場足以影響你日後閱讀的反壟斷訴訟
美國司法部入稟阻止全球最大出版商企鵝蘭登書屋(Penguin Random House)併購西蒙與舒斯特出版社(Simon & Schuster),這宗反壟斷案的結果將可能改寫美國人以至全球讀者將來有什麼書可讀,以及讀誰寫的書。
2021/09/04 |
史蒂芬金《機構》:很像電影《變種人》?其實讀起來更像青少年版《刺激一九九五》
有趣的是,雖然《機構》的確與這些作品有些相似,但究其根源,這本小說所展現出的卻又是另外一回事,讓我們看見了身為影響源頭的金,是如何運用他的拿手好戲,試圖以不同角度來討論如今這個時代,因此並非僅是意在復古,而是於內在主題上確實帶來不同新意的一部精采之作。
2021/02/21 |
《大競走》:史蒂芬金真正的處女作,一部兇狠無情的作品
我個人覺得閱讀《大競走》的最佳方式,就是找一整天或一整個下午,時間長短端看你的閱讀速度決定,然後毫不間斷地把這本小說一口氣讀完,藉此才有辦法稍微與書中的角色們同步,使思緒踏上一場無法停歇的夢魘之旅。
2017/03/13 |
說故事的位置──為什麼Stephen King不喜歡Stanley Kubrick的《閃靈》?
《閃靈》小說版與電影版之間的不同,或許也正是許多原著與改編作品之間的歧異縮影。說穿了,其中的最大不同,其實是在於說故事的人是站在故事外頭——或是親身活在故事的表面之下。
2016/07/03 |
Stephen King:如果我沒成為作家,可能會當英語老師,然後在50歲酗酒而死
史蒂芬金接受《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的專訪,大聊寫作、生活,以及總統大選等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