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3 |
《專業之死》:專家食屎啦!口罩有鬼用,民調信不過?
我們只記住專家的錯,卻往往忘記,專家的難能可貴,在於他們有相對客觀、公正的檢討機制,亦懂得更快、更恰當地從錯誤中汲取經驗,化作正確的知識,以在未來發揮作用。
2018/10/06 |
《專業之死》:書裡談的是美國,但台灣有過之而無不及
假新聞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全民真的都把新聞當綜藝節目來看,或者乾脆完全不看新聞,於是不僅專家的意見不再被重視,真正認真關心重要議題的公民越來越少,任心懷不軌的即得利益者為所欲為地宰割而不自知。
2018/08/21 |
寫在《專業之死》之前——資本主義下的專業商品化
在這個看似專業知識掛帥的年代裡,人類早已自溺於資本主義下的所有商業行為而不自知。專業,就在它不斷地被商品化之後,其實早已奄奄一息了!
2018/08/20 |
《專業之死》:知識量多到掀鍋,人類反而愈來愈多蠢貨
這種虛有其表的知識,知道了根本是弊大於利,還不如什麼都不知道的好。有句歷久彌新的老話大概是這個意思:一無所知不會怎樣,自以為是才真正可怕。
2018/08/20 |
《專業之死》:為什麼會發生確認偏誤?因為你「早知道」
在某個程度上,這不是個智商問題,而是個關乎教育的問題。數字、風險與機率本來就會讓一般人一個頭兩個大,而專家與素人間的對話會那麼令人氣餒,最大的問題就出在數學家約翰.艾倫.保羅斯口中的這種「數盲」(innumer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