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優步(英語:Uber,/ˈuːbər/)是一間交通網路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以開發行動應用程式連結乘客和司機,提供載客車輛租賃及媒合共乘的分享型經濟服務。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2/26 | 方格子vocus

打破收入天花板的三個方法:為何不建議開Uber增加支線收入?

剛過30歲的朋友們都遇到一個人生問題,他們發現自己的薪水幾乎無法因為轉換工作,而有爆炸性的成長了。這其實很正常,因為每一份工作都有它的價值,而這個就是收入天花板會出現的原因。基本觀念就是要打破這個天花板,一定要增加自己的價值才行,這裡來介紹一些不同的方式增加自己的價值。

2022/12/06 | 歪脑|WHYNOT

英國各行各業掀起罷工浪潮,為什麼這麼難看到華人的身影?

至於近兩年大量香港移民來到英國各地,林懷燿認為這群新來的移民很多都進入了主流社會的行業裡面,「就業層面上寬闊了很多,現在也才兩年而已,有些人才剛到達,處於尋找工作的階段,現在討論都是言之尚早。」

2022/07/19 | 精選書摘

《為演算法服務的免洗人力》:貝佐斯厚顏無恥講出的「人即勞務」,確實捕捉到「微工作者」的空洞性

一天之內為二十幾家公司工作,一週囊括數百件不同任務,從語音翻譯到暫時管理計程車服務,工作者不再擔任單一明確的角色,而是內容包山包海到無法構成專職工作的地步。

2022/07/11 | 黃皓筠

《衛報》獨家揭露Uber黑歷史:為求擴張勾結馬克宏等各國政要,利用司機受暴換取同情與政府讓步

大量洩漏文件顯示,Uber在2013至2017年間除了遊說、施壓各國政要,更透過暴力事件帶動風向促成對己有利的修法,一切為的都是讓公司擴張全球市場版圖。面對過錯,Uber表示自己無從抵賴,卻也強調現任執行長柯霍斯洛夏西自2017年掌權已進行諸多改革。

2022/06/12 | 社團法人台灣數位平台經濟協會

期待「數位發展部」成立後,讓法律與制度成為數位經濟發展的沃土,而非阻礙

數位商業運作的樣態靈活且多元,產業永遠不怕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怕政府的限制讓這一切無法成行。既然政府成立了數位發展部,若要深耕數位產業則應該鬆綁政策思維,讓法律與制度設計成為數位經濟發展的沃土。

2022/06/10 | 梁敏萱

缺工時代|有解法嗎?除了低薪問題,總體獎酬也要改變

青年求職率下滑是近10年來的趨勢,除了少子化影響,新世代求職的觀念也正面臨巨大的轉變。薪水不再是唯一、更重視工作自主性,這場勞工與雇主的對抗,究竟誰能堅持到最後?

2022/05/31 | 精選書摘

《接單人生》:APP駕駛有開不完的車、載不完的客,甚至不得不「邊開邊上」

本書敘述了接單過活、靠零工經濟維生的故事,也檢視了這種新興經濟運動中的成本、效益和社會衝擊,內容引人同情、深具省思,揭露零工經濟是「最低工資+最具危險」的工作,更是19世紀勞工的千禧版本。

2022/01/21 | 精選書摘

《富小孩與窮小孩》:從「理財」的角度來看,買車和叫車、租車哪個好?

早一點理解社會、經濟運作的本質,更有機會建立理性客觀的財富心態!10歲開始,盡早讓孩子懂賺錢、賺對錢、花對錢,把財金素養通通學起來! 

2022/01/07 | 廣編企劃

優步小黃抵高雄!用Uber App一鍵叫車,方便又安全

Uber網際網路系統與擁有50多年歷史的高雄中華大車隊合作,在高雄推出全新「優步小黃」乘車選項,以親民的跳表計價,提供多元支付方式、行程預估,並用科技保障乘車安全,讓乘客享受更便利、美好搭車體驗。

2021/12/13 | 社團法人台灣數位平台經濟協會

「薪水多三倍,才願意當全職」,為何許多零工經濟工作者不愛僱傭制?

「如果是勞工,可以享受最低薪資保障、失業給付、職業災害醫療給付、退休金等,為什麼你們平台司機就是不要?」是啊,為什麼他們不要?經濟學家就進行了推算,看看僱傭制度對零工者的傷害有多大?

2021/04/19 | TNL 編輯

王國材明起升任交通部長:目標百日內改善184處工地、要求現場查核

王國材受訪時表示,由於台鐵在工程上的弱點,因此盤點鐵道局及公路總局的能量,希望在4月底年把184處工地進行盤整,100天內改善,接下來很重要的是太魯閣號事故罹難者與受傷者的善後照顧要儘速處理。

2021/04/04 | 精選書摘

《著迷,甘願賭上所有》:馬斯克對工作的狂熱投入,已經接近戰爭和生死搏鬥的程度了

關於成功,光靠恆毅太苦情,對某事「著迷」到甘願賭上所有,才是讓人開心去做的動機。本書用三個企業,亞馬遜、特斯拉、優步的故事告訴你,他們看見了什麼?因此勇敢賭上所有,而哪些企業則是因為只看著什麼以致過度著迷,帶來衰敗。

2020/12/25 | 精選書摘

《恣意橫行》:第一天到Uber上班就被噁男求歡,真是低級到一個新境界了

《紐約時報》記者麥克.伊薩克採訪Uber上百名現任與離職員工,彙整未曾曝光的第一手資料,揭露這家有望取代亞馬遜、蘋果和Google成為新一代科技巨擘的內幕,在其光鮮亮麗的外表之下,裡頭實則藏匿無數謊言、背叛與欺騙。 

2020/12/22 | 精選書摘

《SQM商業新思維》:有「不合理、浪費、不均」的地方,就有龐大的商機

汽車共享服務Uber、房屋共享服務Airbnb、影音服務Netflix、音樂串流服務Spotify等,這些企業所提供的服務都具備一個共通點,就是消除社會的「不合理、浪費、不均」。

2020/12/20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Uber在台轉為境內公司:一個從壞小孩變模範生的故事

無論貶還是褒,Uber是2009至2020這十年間行動網路創業潮最活生生的縮影,從原本的蠻橫作風,到更願意跟當地政府、社會對話,這十年間Uber發生了哪些改變,考量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