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世界衛生組織(英語: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縮寫為WHO),中文簡稱為世衛組織或世衛,是聯合國專門機構之一,為世界最大的政府間公共衛生組織,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6 | BBC News 中文

世界衛生大會: 《中央社》記者講述成功申請採訪證,卻遭禁止入內採訪過程細節

曾婷瑄表示,當時使用英語的聯合國工作人員,強調「WHO不再承認台灣護照」,對方又說若二人同時出示中華民國護照及「台胞證」(台灣公民入境中國大陸需要的證件),或可放行。但是,兩人身上沒有台胞證。「他聽起來很有歉意,態度也很好,強調是北京施壓。他說,若他讓我們進去,那麼他的工作將不保。」

2023/05/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世衛大會12友邦、德法美日澳英等11國齊聲挺台;藍委提九二共識返WHA,陸委會批迎合中共勒索

台灣世衛行動團今天赴瑞士首都伯恩拜會,市長葛拉夫恩里德和國會議員黎曼,兩人都認為未來台灣連結國際仍有很好的機會,「台灣永遠不會孤單」。而對於國民黨立委認為,台灣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回應即可返WHA;陸委會昨天表示,中共設「一中原則」政治前提阻擾台灣參與,前述主張是否迎合中共政治勒索疑慮,社會自有公評。

2023/05/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世衛大會10國接力籲「讓台灣幫忙」,薛瑞元:中國說法是用政治凌駕科學專業

這兩年挺台聲浪一波波,卻仍叩不進世界衛生大會(WHA)的大門,薛瑞元昨天在專訪中表示,「大家都清楚,阻撓台灣加入就是中國因素」。他指出,台灣不加入,資訊或專業就無法提供其他國家;另一方面,體系中的缺漏,將來若有疫情就會成為破口。

2023/05/23 | Abby Huang

台媒要求進入WHA採訪遭拒,外交部:因中國施壓,聯合國體系全面封殺台灣人

針對台灣媒體無法進入世界衛生大會(WHA)採訪,外交部表示這個問題由來已久,近年聯合國體系在中國的施壓之下,「全面封殺阻止國人進入聯合國」,不只是記者沒有辦法進去採訪,國人無法參加聯合國體系相關的會議活動,甚至連一般國人要進入聯合國場域參觀或是要報名參加導覽也不得其門而入。

2023/05/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及巴基斯坦帶頭反對,世衛大會排除台灣參與WHA,日英法捷加等國代表發言挺台

中國不滿多國挺台發言,要求行使回覆權,用3分多鐘長篇大論,措辭與上午辯論相比明顯更為嚴厲,包括批評「炒作」、「以台制華」等。中國代表表示:「以上這些代表個別國家炒作的防疫缺口純屬無稽之談...世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打台灣牌、搞以台制華的圖謀,都將遭到國際社會絕大多數成員國的堅決反對,注定以失敗告終。」

2023/05/22 | 讀者投書

第76屆WHA四大重點:台灣入會案何時審查?重點議程「全民健康覆蓋」是什麼?

第76屆世界衛生大會(WHA76)將於2023年5月21日至30日間召開實體會議,並將透過WHO網站即時轉播 。本文將介紹本屆大會四大重點,包含全民健康覆蓋、衛生緊急事件的新倡議、健康福祉議題與台灣入會案的最新進度,並列出轉播時間與議程,讓讀者可以即時關注本年度大會的討論動向。

2023/05/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WHA開議,譚德塞遊行遇台灣團,跳針回應稱參與WHO與否由會員國決定

對於台灣參與者的包圍,譚德塞顯得頗為友善,尤其當有台灣人絆倒在地時,他第一時間伸手將人扶起,並主動搭肩安慰。參與者也順勢要求合照,譚德塞也非常樂意在台灣人簇擁下大合照。或許禁不住大群台灣人的口號呼籲與包圍,加上不斷上前友善致意、對話或要求合影,譚德塞終於開金口,回覆台灣民眾的提問。

2023/05/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7年叩關不成面臨「世衛疲乏」?薛瑞元:WHO繼續排除台灣顯著威脅全球公衛

世界衛生組織年度大會今天將在日內瓦召開,台灣連續7年未能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薛瑞元警告,迅速而且有效率的資訊共享對於預防下一場大流行威脅或更有效率加以因應而言有其必要,不讓台灣參與將對此造成阻礙。他透過翻譯指出,「台灣恐怕會變成下一場大流行的缺口」,並且警告那將「對整個世界造成嚴重影響」。

2023/05/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加英德日等8國駐台代表處挺台入WHA,法籍學者投書外媒:世衛沒理由排除台灣

衛福部次長周志浩說,若能參與WHO與WHA,台灣在國際訊息交換管道會更通暢,也更能精確掌握疾病衛生訊息、衛生防治工作技術等,但若無法獲得第一手資料,面對新型病毒株能採取的策略難免比較不確定,衛福部並不樂見,因此台灣才會持續積極爭取加入WHO或是參與WHA。

2023/05/18 | Abby Huang

連續6年無法參與WHA,吳釗燮:中國的阻撓「隨時隨地都存在」,薛瑞元:是全世界的損失

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台灣無法加入世界衛生大會「是全世界的損失」,比如疫情剛開始,如果台灣是世衛一員,就能在中國封城後有中國人跑到歐洲時,及早提供歐洲國家警訊,讓大家提前做好準備,也許這次疫情不會這麼嚴重。

2023/05/1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加拿大政要、阿根廷醫護與企業界挺台參與WHA,歐盟延續政策支持台灣參與WHO

2023年WHA即將於瑞士登場,14日阿根廷舉辦愛台講座聲援台灣參與WHA,阿根廷醫護界、企業界及僑界呼籲讓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衛大會。另一方面,「加拿大印太策略論壇」14日在溫哥華舉行,多位加拿大眾議員、省議員和市議員在論壇關注中國對台威脅,除了力挺台灣參加即將舉行的WHA外,也贊同加拿大制定《加台關係架構法》。

2023/05/11 | 關鍵特務

落實菸害防制,新興菸品在地風險審查應著重「成癮性」評估

鑒於菸防法上路至今各方仍爭執不斷,社團法人台灣永續健康福祉協會從長期投入毒理、風險研究之實務經驗出發,建議主管機關應盡快召集專家學者,針對指定菸品的「成癮性物質」進行實驗。

2023/05/06 | TNL 編輯

世衛解除COVID-19歷時3年的全球公衛緊急狀態,但也呼籲「切勿因此降低防備」

世衛針對COVID-19成立的獨立緊急委員會昨天召開第15次會議,同意疫情不再達到世衛最高等級警報水準,不過譚德塞警告,這並不意味危險已經完全結束,「如果情勢出現變化,仍可恢復COVID-19的緊急事件狀態。」

2023/05/01 | TNL 編輯

爭取台灣加入WHA,基進黨派員赴瑞士聲援;匈牙利動能黨發聲明挺台參與世衛

動能黨透過臉書(Facebook)聲明,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台灣一直援助包括匈牙利裔在內的烏克蘭難民,台灣是友善的國家,也是匈牙利和歐洲的朋友。動能黨因此同意該黨議員聯名致函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鼓勵世衛審視相關法規後給予台灣公平待遇。

2023/04/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約時報》:中國嚴控科研改寫COVID-19敘事,妨礙疫情溯源調查

近日,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發現,中國研究人員早在2020年1月就從武漢市場收集到、卻對外國專家隱瞞3年之久的基因序列資料。對北京來說,控制和形塑疫情資訊是理所當然的做法,特別是在危機時刻。然而,部分審查行動扭曲了早期感染的時間線,這是個敏感話題,因為中國政府在早期感染的應對上面臨批評。

TNL+ 2023/04/16 | TNL國際編譯

英國牛津大學成功研發瘧疾疫苗,迦納領先全球針對5~36個月嬰幼兒擴大接種

在迦納政府宣佈將核准新瘧疾疫苗時,該款疫苗仍尚未公布第三階段臨床試驗的結果。對此,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世衛與迦納相關監管單位,目前還在評估疫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不過迦納食品藥物管理局執行長達科(Delese Darko)強調:「世衛可以提供我們協助,但它本身並不是監管單位,迦納的食品藥物管理局才是。」

2023/04/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媒:中國隱匿COVID-19疫情數據,宣揚抗疫「功績」欲重塑民眾記憶

中共過去也曾透過控制資訊抹去歷史,比如,許多中國年輕人對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所知甚少,或是接受政府的說法,認為這是一場「為了維護社會安定而必須予以撲滅的風波」。報導引述一名上海律師說,「這一代人是不會忘記的」,但她也說,「下一代呢?難說。」

2023/02/12 | 《科學月刊》

統計COVID-19造成的全球死亡人數,為何比想像中來得困難?

受限於檢驗能力、資料收集的困難,在很多情況下要確切的掌握一個事件如戰爭、天然災害、疫情所造成的死亡人數相當困難。因此,「超額死亡率」(excess mortality),也就是該事件發生時的總體死亡人數和未發生該事件的預期死亡人數兩者的差值,被認為可用以估算這類短期事件所造成的死亡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