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3/01/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Meta裁員13%逾1.1萬人,WhatsApp涉違反歐盟個資法規,再遭罰1.8億元

近年來臉書母公司Meta遇到營運逆風,除了連續接受各種司法調查、罰款以外,也受到市況不佳影響,日前也宣布將資遣逾1.1萬名員工,相當於總人數的13%,成為科技業2022年規模最大的其中一波裁員。

2022/11/24 | BBC News 中文

Facebook和Twitter兩大社群媒體巨頭,生存期限快到了嗎?

這些平台的好壞本來就是與它的用戶掛鉤的,而最近五年,權力和影響力在這些網站上的結合,很難被複製,也很難嫁接到其他平台。是的,你偶爾會遇到像TikTok這樣的攪局新星,能冒起挑戰巨頭,但即使在去年,我們也見過其他「陪跑者」來了又走,比如Club House和BeReal。

2022/10/03 | BBC News 中文

巴西大選:世界應該關心波索納洛與盧拉攤牌的三個原因

對於觀察過去幾年各國極右翼領導人崛起——最近一次是梅洛尼在義大利大選中的勝利——的政治科學家來說,如果盧拉獲勝,將是一股相當規模的逆流:巴西是一個經濟和政治上都很重要的國家,所以這確實會代表著極右翼的挫折。

2022/03/22 | TNL 編輯

貝克漢把IG使用權讓給烏克蘭醫生,俄羅斯法院稱臉書和IG犯下「極端主義行為」正式遭禁

當人們利用社群媒體交流俄羅斯與烏克蘭戰事消息時,俄羅斯地方法院21日以防範「極端主義」組織為由,宣布禁止Meta旗下的Facebook和Instagram在俄羅斯營運。

2021/10/05 | 莊貿捷

臉書大當機收盤重挫近5%:旗下社群中斷連線6小時、影響全球35億用戶,聲明稱「骨幹路由器設定出錯」

昨(4日)Facebook和旗下Instagram、WhatsApp社群媒體發生大當機,全球35億用戶一度中斷連線長達6小時,該公司表示骨幹路由器(Backbone Router)設定更動出錯,造成通訊中斷服務的問題,當日收盤重挫4.89%。

2021/09/03 | TNL 編輯

隱私政策僅向用戶揭露41%,WhatsApp違反歐盟個資法遭罰74億

愛爾蘭本次開罰的2.25億歐元,約佔Facebook於2020年利潤的0.8%,是歐盟自從執行GDPR以來第二大筆的罰款。過去罰款金額最高是亞馬遜的7.46億歐元(約249億新台幣)。

2021/07/16 | 張 郁婕(CHANG, Yu-Chieh)

「奧運APP」即將開幕卻還沒上路,日本「科技防疫」沒有一個劇本成功

各國在COVID-19疫情下,都會強化入境檢疫,但各國在如何落實「確保所有入境旅客都有關好關滿14天」,則各有自己的一套。日本政府想靠著科技產業,塑造日本版科技防疫很成功的故事,很可惜目前看下來沒有一個劇本成功。

2021/02/03 | 精選書摘

《沒朋友,只有山》:他們企圖利用我活屍般的樣貌舉動,在人們心底埋下深深的恐懼

本書由年輕庫德族詩人貝魯斯.布加尼在承受長期的脅迫、折磨與苦難中以波斯語寫成,光是書的存在本身即是勇敢與堅韌創造力的奇蹟。布加尼並非以紙筆或電腦寫作,而是藉由手機打字,以成千上萬則簡訊的形式偷偷傳出馬努斯島。

2021/02/02 | TenMax ADTech Lab

引爆用戶跳槽潮,WhatsApp隱私新政策推遲三個月能夠扭轉趨勢嗎?

這個禮拜科技業的重要事件,包括WhatsApp新隱私政策嚇跑用戶後Telegram成為「難民所」、蘋果Podcast傳出擬收費後影響Spotify 應聲股價跌,另外也有人在「後Cookie時代」找到了新的解方:看天氣下廣告。

2021/01/13 | 蕭家怡

喔噢,回到ICQ

過去十多年,社交媒體太龐大、通訊工具太方便,才令我們自覺一定要追上潮流,安裝不同的通訊軟件和社交平台,以致不落後人前。

2020/12/10 | TNL 編輯

美國聯邦與48個州政府聯手提告「壟斷市場」,臉書有可能被迫出售Instagram與WhatsApp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和這些州共花了超過一年半的時間調查臉書,且在兩個訴訟中提及臉書於2012年花了10億美元收購Instagram,2年後以190億美元收購Whatsapp,去除了有朝一日可能挑戰到臉書主宰地位的競爭。

2020/08/15 | OCF Lab

【數位公民週報】 WhatsApp的假訊息防堵機制:請你Google一下

相較於一般的社群平台,聊天軟體上的訊息交換較為私密,許多人收到資訊後一時之間不易查證其正確性,更可能再次夾帶不實謠言傳出,因而成為錯誤訊息的溫床,各家平台也都在尋找解方,而WhatsApp的作法則是提醒使用者「Google一下」。

2020/07/30 | 精選書摘

《用你的不平等優勢創業》:「搔自己的癢處」是讓你的洞見居於領先地位的好方法

你只要開始留意一些成功的企業,從獨角獸企業到成功的傳統公司,你會發現,癥結通常不在於點子本身有沒有突破性,而在於對點子的執行力,包括將許多不平等優勢的影響力發揮到最大,因而獲得成功。

2020/04/17 | 《卓越新聞電子報》

領先美國各大媒體,彭博社的Telegram社群操作為何成功?

彭博社每天向其Telegram帳號上的近四萬位訂閱者互動,編輯每日發送至少一到兩個訊息給訂閱戶,含有精簡的標題與新聞傳送門,讀起來像簡短的電子報,有時甚至在字裡行間加入表情符號,文長也設計得「比手機跳出的通知稍長,但不超過一般新聞篇幅」。

2019/10/01 | TenMax ADTech Lab

【一週科技趨勢】Google Play Pass與Apple Arcade相比,有何優劣?

印度平價手機普及使WhatsApp用戶大增、Gif檔做為廣告將加入「衡量機制」、亞馬遜透過智慧家電佈局廣告,而蘋果和Google的「手遊大戰」也正越演越烈。

2019/07/25 | FORTUNE

政府有可能分拆Facebook這類科技巨頭嗎?

如果Facebook不同意合作,政府將不得不提出強而有力的反壟斷案件,讓法院迫使Facebook分拆公司。但根據紐約大學法學院貿易監管教授、美國反壟斷和競爭專家福克斯的說法,這不太可能發生。

2019/07/23 | FORTUNE

我們有機會分拆臉書這樣的「科技巨頭」嗎?

「分拆科技巨頭」這句口號會對臉書──該公司現在已成為壞孩子的典型代表──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簡言之:這件事不會輕易發生,甚至可能永遠不會發生。

2018/12/19 | Kayue

澳洲新法針對加密通訊,為何值得全球用戶關注?

澳州在本月初通過新法,執法機關在調查期間如有需要,可要求科技公司交出用戶的通訊內容。但條文含糊之處令關注私隱、人權的團體擔憂,當局實際上會削弱加密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