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4 |
【講座】記者蔣宜婷揭發「性私密影像社團」:採訪過程痛苦艱辛,甚至要冒著被報復的風險
「如果問題沒有被看見的話,就沒有辦法被處理。」蔣宜婷說,然而這類數位性暴力的報導有其特殊性,因為性私密影像並不會隨著報導的刊登而消失,甚至會被報復式廣傳,犯罪行為也持續進行,因此在編採規則上,他也更加謹慎並保留彈性。
2023/03/07 |
向Google檢舉性私密影像回應要等1個月,民團籲:至少不要一筆一筆申訴
近來性私密影像的傳播越來越快,甚至成為犯罪溫床。搜尋引擎巨頭Google卻因其曠日費時、不簡便的檢舉機制,使數位性暴力受害者的私密影像或個資無法及時在搜尋結果中下架,有個案光是等待Google回應檢舉就要1個月之久。今日民團協同立委在Google台灣總部樓下召開記者會,籲請Google善用其專業跟受害者站在一起,簡化頁面,建立以受害者為中心的檢舉回報系統。
2023/01/31 |
「小玉條款」數位性暴力行為入罪化,但虛擬影像卻比真實影像的刑度更重?
從刑度來看,偷拍固然可惡,但將偷拍行為提高到最重5年有期徒刑,而未經同意散布性私密影像卻僅有最重2年有期徒刑,造成虛擬的影像卻比真實的影像處罰來的嚴重,不僅讓人產生現象立法的疑慮。
2023/01/11 |
數位性暴力四法三讀通過:增訂移除影像、被害人保護措施,民團籲加強幼兒教育降低性誘騙風險
雖然行政院已增訂「移除影像」的法源依據,也為被害者提供各項保護措施,但立法委員王婉諭與多個兒少、婦女團體仍認為有部分修改的必要,因此在9日召開記者會,提出幾項修法主張。王婉諭建議,網路業者不應只盡「移除影像」的義務,還應對濫用服務的使用者進行處置,例如:限制犯罪帳號的使用權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