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6 |
《革命前的寧靜》:推特和臉書基本上是「枕頭大戰」的場所,我們需要的是「交流之桌」
在本書描繪的11個歷史現場中,都揭示了具有深遠影響的社會運動——從去殖民化到女性主義——皆是在相對封閉的關係網中形成的,這個私密的人際空間令某一個群體能孕育出之後廣泛傳播的概念和思想。然而,本書也敲醒警鐘:當下由社群媒體主導的世界,正令這樣的空間加速消逝,也導致阿拉伯之春、佔領華爾街和「黑人的命也是命」等運動未能發揮其潛力而功虧一簣。
2020/05/04 |
唐鳳、彭筱婷《憤怒與希望》推薦文:重新學習如何生活在一起
本書的主軸,看似研究社會運動的內涵,其實,透過這些社會運動,柯司特更直指現今世界迫切需要的共同夢想:「一個新的政治審議、發聲和決策形式。」
2018/12/07 |
G0V可以解決政府與民眾的資訊落差嗎?公民科技的期望、實踐和挑戰
議題與解決方案的選擇會受到參與者影響,而雖然公民科技組織強調參與者、知識與技術的包容性,但是參與仍然有結構性排除的問題:性別、階級、種族、行動能力(dis/abilities)、家庭或社會責任等,皆會造成參與者的同質性。因此在推動這些公民科技時,其他促進數位公平(digital equity)的倡議也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