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1

【懶人包】家暴女性也有「庇護所」,但台灣庇護所可能「鼓勵」她們趕快走

你可能聽過給家暴兒童的庇護所,也聽過給街友的庇護所。但其實,許多遭受家暴的女性,離家後,也可能無處可去,「婦女庇護所」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設立。但一間好的「婦女庇護所」,可不只是讓你住下來而已⋯⋯

作者:李修慧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婦女庇護所」是什麼?

許多家暴婦女,為了想要逃離施暴的家人,會選擇搬出去住,但可能無法負擔一般房屋的租金,或是不方便借住親友家,這個時候,就能到社福機構提供的「婦女庇護所」居住,不少女性甚至會帶著小孩一起住進婦女庇護所。

明明可以住庇護所,幹嘛還要回家?

但2015年的數據顯示,有60%以上的女性,在庇護所住不到2個星期,又回到原本暴力的家庭。之所以選擇回家,除了無法忍受孤獨,對新環境沒有安全感,部分庇護所沒隱私、沒資源也是原因之一。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有老公才是「完整」的家?

許多女性對「完整的家」或「浪漫的愛情」有既定想像,或是對「情感關係」依賴性高,無法適應一個人的寂寞。勵馨基金會林口服務中心主任李玉華就提到,有受暴女性提過,丈夫不打電話找她,她反而會很難過。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家裡不安全,但能讓她有「安全感」

受暴女性平均受暴7~8年,才會對外求助。長期受暴,讓她們摸索出「家暴的前兆」(比如丈夫只要喝酒就會打人)而能預先準備,沒家暴時,在家還是可以安穩的生活。但在庇護所這個全新的環境,她反而不知道施暴者什麼時候會來騷擾或威脅她,很難建立安全感。

Photo Credit: 李 季霖@ flickr CC BY 2.0

台灣的庇護所沒隱私,有的甚至沒社工

台灣庇護所大多4~6人一間房,沒有隱私空間(但有8成的女性入住時帶著孩子)。有的縣市資源不足,只能跟旅館、醫院、老人福利機構簽約,如果受暴女性有需要,政府就將她們安置到這些機構的「庇護床位」,不僅沒有隱私,也沒有心理諮商、法律等資源。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就算住下來,下一步也困難重重

但就算受暴女性能度過剛住進庇護所的「情緒混亂期」,希望在庇護所好好住下來、重新找工作、找回獨立生活的能力,接下來的路還是困難重重。

Photo Credit: piqselsCC0

庇護所遠得要命,通車要一兩小時

由於市中心寸土寸金,地方政府很難在市中心找到蓋庇護所的土地,所以大部分庇護所都在交通不便的地方,通車到市中心要一個半到兩個小時,受暴女性要找工作、小孩要上學都非常辛苦。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政府擔心女性當「米蟲」、賴在庇護所不走

依勵馨基金會的估算,受暴女性從離家,到真正能夠自立,大約需要4年。但全台的庇護所,只有雙北的長期庇護所最長能夠住到2年,其他縣市最長只能住到1年。有的地方政府甚至會要求社工,3個月後就開始「鼓勵」受暴女性,趕快離開庇護所、趕快獨立搬出去。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受暴女性難找工作,連社會住宅都租不起

住進庇護所的女性,有6~7成過去沒有工作,重回職場後月薪大多只有25k,扣掉生活費,可負擔的房租最高是7400元,連政府的社會住宅都租不了。因此她們離開庇護所後,常常只能帶著孩子去住沒隔間的小套房,缺乏隱私的空間,容易引發嚴重的親子衝突。

Photo Credit: 勵馨基金會

婦女庇護,台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大多數縣市,只有緊急短期庇護所,沒有中長期庇護所。這一兩年開始出現新型態的「自立準備住宅」:前半年不收租金、每月提供一些生活費,讓受暴女性能存點錢,再出外找一般的公寓,但目前只有新北、桃園有。受暴女性要擁有完整的庇護,台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婦女庇護所小知識:台灣庇護所分哪幾種?

依據住的時間長短,台灣庇護所可以分為3種,分別是「緊急短期庇護所」、「中期庇護所」和「長期庇護所」。緊急短期居住時間在3個月以下,3~6個月是中期,6個月以上是長期。2018年全台有41間緊急短期庇護所,15間中長期(另有50家特約旅館)。

示意圖。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緊急短期庇護所有什麼功能?

除了提供暫時的住宿,緊急短期庇護所的社工,也會協助安定受暴女性的情緒,確保她們的人身安全。女性住進庇護所的第一週,如果無法獲得安全感,她們很可能選擇回到熟悉的環境,也就是暴力的家庭。為了避免施暴者找上門,這種庇護所通常都會選在隱密的地點。

Photo Credit: 勵馨基金會

中長期庇護所有什麼功能?

中長期庇護所的社工,則會引導受暴女性思考未來的方向:是否要離開暴力環境?如果要離開,能不能獨立生活?此外,也會協助她們打家暴離婚官司、申請保護令,閒暇時,也會舉辦一些同樂的團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