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4, 環境 回收綠報報 R-Paper
回收綠報報#43|用米袋當回收袋!清潔隊出奇招帶動資收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介紹苗栗三義鄉的資收物創意,進而宣導部分資收物為何無法進行回收再利用,而民眾又要如何從日常生活中做好垃圾分類與減量的任務
若沒有垃圾不落地的政策,一個城鎮會是什麼模樣?走入三義鄉會意外發現,來回穿梭的清潔隊員,不斷勤奮的收取垃圾、分類回收物,讓這坐擁國際慢城稱號,能因為乾淨讓名號更加響亮。

三義鄉清潔隊隊長魏郁洧表示:「我們三義鄉,目前還沒有實施垃圾不落地,所以他們(清潔隊員)平常就是在早上,清晨一大早要出發了。」
但對於清潔隊員來說,最為困擾的,便是常常收取到不符合分類規則的資收物,尤其是日常最常見的紙容器,其實不能納入紙類回收。

三義鄉清潔隊隊長魏郁洧表示:「紙容器其實他們(回收商)會希望我們把紙容器跟紙類分開,因為紙容器有薄膜,就是還要另外再處理,政策上是希望可以這樣做到,但實際上是還要再努力。」
為有效提升資收率,三義鄉清潔隊推出可重複再利用的「米袋」,做為民眾的資收袋,透過上方印製的分類資訊,做為再次提醒。倘若民眾未落實做好分類,清潔隊員恐怕更加有得忙。
三義鄉清潔隊隊長魏郁洧表示:「像竹南焚化廠,我們送去的垃圾他們會落地檢查,如果超過20個(資收物),就會退運給我們,就是你不能超過20個資收物,所以我們去年就有做一個貼紙,如果檢查到民眾的垃圾袋內有資源回收物,我們就會貼一張「請分類」的貼紙,請他分類好,我們再跟他收。」

透過米袋、膠帶的宣導下,三義鄉也出動改編客家歌曲提醒分類、以及各式文宣,讓環境的整潔不只有清潔隊員努力,而是全民一起動起來。

想看更多環保回收相關資訊,歡迎訂閱【回收綠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