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還能流利地用母語溝通嗎?紐西蘭推行原住民語言「毛利語」的復興運動,又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影片右下角可點選CC中文字幕)
你還能流利的用母語溝通嗎?雖然自90學年度起就將本土語言納入國民小學的正式課程,但除了一週只有40分鐘的上課時間,偶爾還會被借來上「重要」的科目,而如果在家庭、社會環境中沒有說母語的習慣,保存母語更是不容易!母語該怎麼救?就跟著動畫看新聞一起來了解成功保存毛利語的紐西蘭怎麼做!

18世紀中,英國在紐西蘭建立殖民政府,更在1867年及1871 年各訂下了《原住民學校法》(Native Schools Act)與《原住民學校法修正案》(Native Schools Amendment Act),使英語變成各級學校的唯一官方語言,當時不但禁止毛利學童講毛利語,甚至還會因而受罰。

而在政府獨尊英語的情況下,許多毛利家長為了培養子女在白人社會的競爭力,漸漸不鼓勵孩子學習毛利語,導致毛利語逐漸從社會上消失。根據紐西蘭學者所做的調查,到了1970年代,只剩二成三的毛利人會說毛利語,而在這些人中,又以40歲以上人口居多,5歲學齡兒童會講族語的比率不到1%。

毛利語的逐漸消失讓許多關心母語的人士憂心,於是1960年代便開始出現了母語運動。
1982年的「語言巢制度」(Te Kohanga Reo),就是針對出生到6歲的學齡前兒童所設計的。結合母語教學與公共托嬰的功能,爸爸媽媽只要在上班前把小朋友送來,就會由說族語的老師進行全毛利語的教育。

1977年成立了第一所結合毛利語和英語的雙語學校,1987年也出現全毛利語的小學。到了2016年,有將近兩萬名學童就讀以毛利語為主要教學媒介的學校。此外,也有一千多所學校提供毛利語課程,無論是否為毛利族人,都要學習一定時數的毛利語,因為毛利文化已成為紐西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而紐西蘭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於賦予毛利語與英語同等的法律地位。1987 年的《毛利語言法》(Māori Language Act),正式承認毛利語成為紐西蘭的官方語言,隨著毛利語法律地位的奠定,願意學習毛利語的民眾從毛利人,擴散到其他非毛利語為母語的族群,漸漸改變社會大眾對毛利語的態度。

在國際賽事上,可以發現紐西蘭會唱英語和毛利語兩個版本的國歌,我們也不難看到紐西蘭隊伍跳毛利戰舞(Haka)來提振士氣。看到紐西蘭如此成功的保存毛利文化,面對台灣的母語,我們是否也該盡一份力呢?
延伸閱讀:「說英語比說毛利語有競爭力」,聽起來很熟悉嗎?紐西蘭「母語轉型正義」給台灣的啟示
諮詢顧問:台灣母語聯盟
製作:高敏嘉
核稿編輯:吳承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