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倡議「安樂死合法化」的傅達仁,和投入安寧療護多年的聯院院長黃勝堅,同場聊聊總被台灣人視為禁忌、卻又無法逃避的「死亡」話題。
文:實習編輯廖芸嫻
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有感於自身的病痛,2016年底曾上書蔡英文總統,希望推動「安樂死合法化」,近來也四處奔走、提升大眾對安樂死的了解;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則投入安寧緩和療護多年,重視「善終」的他,希望每個人在生命末期,都能走得安穩舒適。他們在本集節目中,和主持人沈春華暢談各自的理想,並回應外界的種種疑問。
節目精彩片段(括號為影片時間碼):
- 傅達仁身為虔誠基督徒,為什麼還積極主張「安樂死合法化」?
傅達仁回答沈春華的提問,他表示「法律應不應該存在,和宗教無關」,因此儘管比利時和哥倫比亞以天主教為主要信仰,也早已經通過能合法進行安樂死。傅達仁強調推動「安樂死合法化」,是希望提供人們「另一個選擇」。「如果我的佛陀比較重要,那我可以選擇不」但他強調應該讓人有權「自願」選擇如何走向死亡,這是一種人權的展現。(14:45)
- 醫療專業上,「安寧療護」並不是住進「安寧病房」才能享有的專利
黃勝堅認為在台灣目前《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的架構支持下,所實施的「安寧治療」,已經能為處於生命末期的病人,提供一定程度良好的生活品質。至於傅達仁質疑「台灣現有的安寧病房數量嚴重不足,想進都進不去」,黃勝堅則提出不同觀點,他認為安寧是一個通用的「概念」,只要經過兩位專科醫師評估,認定病人條件符合,「即使是在普通病房或家中,照護人員也可以使用安寧療護。」(19:25)
- 「安寧療護」有法可循,為什麼仍然難以普及?
在《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保障下,任何人只要年滿20歲,就可以提出自己的「善終主張」並在健保卡加上註記;一旦生命步入尾聲,再請專科醫師協助認定即可。(24:30)但黃勝堅也表示現實狀況是「很多醫生不願意」──在許多被緊急送醫的案例中,醫師由於無法立即判斷出病患是否為末期,自然以搶救為先,時常直到初步救治後,他們才得知病人已表明自己的善終主張並註記;但此時,醫師也得承擔自己和家屬、醫院等多方沉重壓力,有些人因而不願協助「末期認定」程序的進行。(33:55)
- 嗆辣戳戳樂,辛辣問題如何接招?
節目尾聲的嗆辣戳戳樂單元,傅達仁和黃勝堅一同回答網友們的提問,包括「安樂死算不算自殺?」、「若通過安樂死合法,是否可能促使更多經濟困難的人選擇死亡一途?」、「如果父母選擇安樂死,子女該怎麼辦?」。面對這些考驗人性的難題,他們又會怎麼回應?請看完整版節目(59:40)。
第五集精華版影片:
《沈春華關鍵秀》每週四晚間九點現場直播,想和主持人及來賓互動、回顧節目精彩片段?歡迎訂閱我們的臉書粉絲專頁或Youtube頻道。
延伸閱讀:
生與死的兩難:安樂死在台灣?(報導者)
你知道哪些國家可以合法安樂死嗎?五張圖表告訴你全球安樂死現況
「拒絕醫療」的權利不等於安樂死:解析「病人自主權利法」草案的4大爭議
人生的最後一段路要怎麼走?安寧療護以舒適有尊嚴的醫療處置取代無效急救(NPOst公益交流站)
核稿編輯:李漢威
最新發展:
-
安寧緩和專科醫師看「尊嚴善終法案」:潛藏的問題與待解決的癥結點 2年前
-
紀錄片《一念》:倘若善終是人生最後的期待,為何仍有許多人飽受折磨? 3年前
-
「病人自主權利法」明年上路,你看過「預立醫療決定書」嗎? 3年前
-
安寧療護不只是傅達仁口中的嗎啡「折騰死」 3年前
-
台灣名主持今安樂死,感嘆「花300萬還客死他鄉」 4年前
-
傅達仁感嘆「花300萬還客死他鄉」:今天將執行安樂死 4年前
-
一個「棄老」的社會,如何懂得尊重傅達仁和李坤城的「叛逆」? 4年前
-
傅達仁一度病危「準備後事」,自認活下來是神要他完成「安樂死」 4年前
-
傅達仁取得安樂死「綠燈護照」,並答應瓊瑤「全程錄影」 4年前
-
生命最後兩個月到瑞士旅遊,傅達仁找上全球唯一肯替外國人安樂死的機構 4年前
-
衛福部:安樂死重點是「尊嚴善終」,不必觸及合法化問題 4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