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最新民調顯示,在18-29歲的香港年輕族群中,僅有3.1%認同自己是「廣義中國人」。
7月1號是香港回歸20年,根據香港大學20號發表的民調顯示,在18-29歲的年輕族群中認同自己是「廣義中國人」的,也就是身份認同屬於「中國人」或「在香港的中國人」者,僅有3.1%,創下該項數據從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國以來的新低。而自認「廣義香港人」的則高達93.7%,是20年來新高,首度來到九字頭。
這份最新半年度調查,採訪了1004名說粵語的香港市民,其中120名為年齡在18到29歲的青年。在95%置信水平下,有關百分比的最高抽樣誤差則為+/-4%。
一位年輕香港市民表示:「都是一些生活上的小事,當我出外旅行,要在單子上寫來自哪個國家時,我下意識地想到香港而不是中國。」
新任特首林鄭月娥曾在受訪時表示,國民教育必須要做,要在幼兒階段培養「我是中國人」的概念,並將中國史納入初中必修科,引發爭議。不過同樣是年輕人,來港唸書的陸生則認為,即使同在中國概念下,香港特色文化並不會消失。
延伸閱讀:
【影片】習訪港:一國兩制很成功|伊:IS「哈里發國」敗亡|美新版旅行禁令生效
陸媒炮製短片:港白領做幾年有望發達、建築工人是「大土豪」、鐵飯碗很多空缺
你來畫畫看 從數據看香港回歸20年變化(聯合報)
實習編輯:林書宇
核稿編輯:李漢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