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說到女僕,你會想到什麼?是萌味十足的蕾絲襯裙?充斥御宅族的次文化?還是物化女性的附屬品?曾經在女僕咖啡店工作過的Nagi認為,女僕其實是扮演聆聽主人內心話的角色,「現代人比較缺乏的是面對面的溝通,當你來到這個環境,與女僕無壓力的對談,進而釋放心裡的壓力,我覺得甚至有點像心靈導師的感覺。」
說到女僕,你會想到什麼?是萌味十足的蕾絲襯裙?充斥御宅族的次文化?還是物化女性的附屬品?這次我們特地邀請曾在女僕咖啡廳工作、現為女僕文化推廣者的Nagi(娜姬),聽她談談女僕這一行到底在做什麼?或許跟你想得不一樣。
誰造訪女僕店?動漫族和一般人的比例是5:5
女僕是ACG次文化(動畫Anime、漫畫Comic、遊戲Game)延伸出的產物,也因為ACG的二次元屬性,讓外界對女僕總是蒙上一層神秘又特別的色彩。嚴格說來,女僕在ACG的角色更多元,這次企劃主要探討的是「在咖啡店進行餐飲服務」的女僕。
首先要來認識女僕工作的地方:女僕咖啡店,這是一種主打「女僕擔任服務生、將客人奉為主人」的餐飲服務,這個概念是從日本引進到台灣,創始店是2004年在台北開業的Animaid,2006年再由原經營者改名成「女僕喫茶 Fatimaid」(已於2014年正式歇業),而Nagi正是曾在Fatimaid工作過的女僕。談起什麼樣的人會來女僕店,她也不諱言多半是對動漫有興趣的人,但其實動漫族群跟一般人的數量沒有差多少,比例大約五比五,倒是男女比例較懸殊,男女大約七比三,而年齡層也因為ACG的關係,以青少年居多,大約16到25歲為主。

談起外界對女僕咖啡店的想像,Nagi笑言:「通常大家覺得會去的一定都是動漫迷,但其實客群很廣泛,也有遇過全部都是阿姨、一家大小來看看的,後來因為在旅遊書上曝光,也有許多外國觀光客。」此外,在她的觀察中,任何主題套上「動漫」就變成一個魔咒,大部分的台灣人都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很「宅」,對「去女僕咖啡店」多少會不好意思而作罷,而女生如果不是御宅族,更不會考慮女僕咖啡店,但Nagi認為奇妙的是,同類型的主題餐廳例如愛麗絲夢遊,女生就很願意去造訪甚至打卡拍照,但其實性質是類似的東西呀。
女僕,絕對不只是裝可愛或端盤子而已
回憶自己初識女僕的契機,Nagi坦言是高中時考大學失利,在很難過的心情下拉朋友去女僕餐廳吃飯,卻在好吃的食物和女僕環繞的情境中,撫慰了心靈,令她印象深刻,也種下之後在Fatimaid工作的種子,從此與女僕解下不解之緣。那成為一個女僕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她大方的說:「用心是第一優先的準則,我們要有細心察覺主人需求的『觀察力』,以及在有限時間內讓主人被療癒的『行動力』。」Nagi認為女僕是一個需要心力高度專注的工作,絕對不只是裝可愛或端盤子而已,而是在主人入店後去跟他互動交談,在聊天過程中引導主人傾訴煩惱或想法,並給予建議或討論,這也是讓女僕異於一般服務業的地方。
但如果遇到想越界或心懷不軌的主人該怎麼辦?Nagi表示在女僕店裡,都會有明文規定不可觸碰女僕、隨意拍照等等規範,同時為了保護女僕的實際生活,也會在員工教育上傳授「如何巧妙閃避關於個人資訊的回答」,當主人想踩線時,女僕會用比較微婉但又不讓主人難堪方式,例如主人會問「妳幾歲?是學生嗎?」,女僕就可以俏皮的回答「女僕是永遠的18歲喔!」Nagi也坦言,女僕餐廳雖然給人一種次文化的感覺,但實際上來店的人都滿守規矩,她本身是沒遇過有惡意行為的主人。

女僕不是物化女性,「我們其實有點像心靈導師!」
對Nagi來說,要成為女僕,阻力較大的反而是外界眼光,她說:「蠻多人對女僕還是有許多誤解,覺得是物化女性,但我認為女僕不是沙文主義的產物,而是女性自主意識的展現,女僕是我自己選擇去做的事情!」Nagi希望女性可以自由選擇工作的行業,而不用受到外界異樣的看待或脅迫,才是比較健康的社會環境,即使她的母親至今仍不支持她從事女僕工作,因為這樣的服裝打扮可能帶來危險,也不是一個「正當的」工作,但反而讓Nagi想透過行動,去改善這樣子的社會認知。現在她與女僕朋友共同經營「月曜日實驗室」臉書粉絲頁,透過影片或文章來推廣女僕生態,增加大眾對次文化的理解。
「我相信許多喜歡動漫文化的台灣人也有類似經歷,畢竟相對於主流,在被壓抑的情況下,這些動漫族群容易產生不被理解的哀傷,我覺得這不是他們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還無法達到包容異己的關係。」Nagi認為就像女僕一直扮演聆聽主人內心話的角色,「現代人比較缺乏的是面對面的溝通,當你來到這個環境,與女僕無壓力的對談,進而釋放心裡的壓力,我覺得我們其實有點像心靈導師的感覺。」或許當你下次經過女僕咖啡店,或是看到身著特殊服裝的女僕們,可以試著放下心中的成見,與她們交流,體驗看看「萌」的療癒魔法吧!
延伸閱讀:
請教教我,女僕大人!女僕咖啡廳是什麼?
企劃/文字:許家嘉
訪談:彭振宣(Patrick)
編導/攝影/剪輯:游子慧
核稿/監製:李漢威